1、吉利博越召回4万辆今年七月,有380,000多辆有问题的车辆被召回,其中94087台2019款吉利博越被召回,召回日期是2019年12月22日至2021年6月29日期间生产的部分2019年款博越汽车,这是因为没有引擎盖板未关的警告,这也是7月召回最多的车型。
2、年吉利汽车的召回情况:吉利汽车近期宣布了一项召回计划,针对部分存在安全隐患的车型。其中,备受消费者青睐的中型车吉利博瑞在召回之列,它是自主品牌中销量翘楚之一。
3、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手动变速箱的液压离合系统因装配偏差等原因,可能造成液压分离轴承密封圈与保持架异常磨损,导致离合踏板回位不良或离合分离不彻底,严重情况下会造成换挡困难或不能换档,存在安全隐患。
4、电子电器和传动系统是主要缺陷产生部件。2022年共实施新能源汽车召回47次,涉及车辆122万辆。远程升级(OTA)逐渐成为车辆安全改进的重要方式,2022年实施OTA召回17次,涉及车辆87万辆。接下来,我们汇总了2022年召回数量最多的车企,其中,特斯拉、五菱和奔驰排在前三位。
5、易车讯日前,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2022年7月29日起,召回2019年12月22日至2021年6月29日期间生产的部分2019年款博越汽车,共计94087辆。
很尴尬,宝马2月的召回又是最多。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宝马也是召回最多的,这个蝉联着实是有点难看了。根据数据显示,此次宝马召回车辆大部分为电动车型,涉及车型包括iX3电动汽车、国产i3电动汽车、i4电动汽车和iX电动汽车,共计召回93632辆电动汽车。
在刚刚过去的2月份,我国汽车市场的召回公告并不多,仅有7条;所涉及的品牌也只有斯巴鲁、宝马、奔驰、特斯拉这4个。
召回范围触及豪华主力 从3月起,北京奔驰计划召回国产C级、E级、GLC SUV共计203,248辆,而福建奔驰将召回国产V级和威霆汽车,这些车型均因燃油泵隐患可能带来的严重安全风险。
1、年度新能源汽车车身电气投诉分析:动力电池问题尤为显著 奇瑞新能源的投诉指数有所上升,以323的数字位列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投诉排行榜第三。其中,沃尔沃XC60新能源的表现最为引人关注,投诉指数达到915,位居第五。
2、投诉点评:2022年,奇瑞新能源在车身电气方面的投诉略有上涨,以323的投诉指数位列新能源车企第三。投诉反馈显示,奇瑞旗下车型的动力电池故障问题较大,问题主要表现有电池故障导致全车断电、无法启动,以及行驶中车辆突然失速、动力不足,尤其多见于2012018款小蚂蚁。
3、第五名:沃尔沃XC60新能源车身电气投诉指数:915 典型问题:后备箱感应功能减配 投诉点评:2022年,沃尔沃XC60新能源有关车身电气方面的投诉指数为915,位居榜单第五。
4、年,比亚迪完成对松下的超越,与LG新能源打成平手。以“比亚迪、动力系统、电池”为搜索条件,共在汽车投诉网中查到85条投诉信息(只显示2021年之后的投诉)。
1、召回榜单第二名的是第四代嘉华汽车,共计5297辆。本次涉及到的主要为2021年6月22日至2022年12月30日期间生产的车型,原因是电动侧滑门在开关过程中无提示,乘客(儿童)可能存在被夹伤的风险,为此官方召回后将对车辆进行软件程序升级,使电动侧滑门关闭速度减缓,并新增车门开关提示音。
2、比如自今年1月开始,截至6月,奔驰一共发起了13次召回,远超宝马和奥迪,其中,在6月,奔驰再次发布召回公告,拟召回67万辆问题车,包括CLS、C级、E级、GLC、SLC、GLK等多款车型,其中既有国产车型,也有进口车型。
3、这导致李斌在去年6月份宣布召回4803辆ES8,开创了2019年新势力召回第一例。相信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的稳步上升,未来发生的电动车召回事件会越来越多。从单一车企的召回数量来看,豪华车的代表奔驰一马当先,成为当仁不让的冠军。据统计,奔驰去年召回的次数达到了21次,召回数量更是达到了141万辆。
4、月轿车销量前20榜单中,有7款是新能源车,其中,除特斯拉Model3之外的6款热销的新能源车,都是自主产品。此外,值得一提的是,6月的国内轿车市场上,豪车品牌表现不错,有4款产品跻身了轿车月度销量前20。
5、老牌豪华车品牌宝马的召回原因之一则是“安全气囊展开时,气体发生器可能发生异常破损,导致碎片飞出,伤及车内人员”。
1、日晚,比亚迪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营收净利双增:前三季度,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1050.23亿元,同比增长1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4亿元,同比增长1183%。其中,第三季度业绩可以用“耀眼”来形容——实现净利润151亿元,同比增长13666%。
2、月 29 日晚,比亚迪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据报告显示 1-9 月比亚迪营业收入 1050.23 亿元,同比增长 194%;归母净利润为 314 亿元,同比增长 1183%。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