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工程临近收尾时,装修公司一般会主动开始与业主谈最终结算。一般情况下,最终结算与早期预算会有一定的差距。多大的差距才算是合理的,要视装修的具体情况而定,业主切记要找懂行的人进行工程验收,然后才能清算工程款项。结算中容易出现的陷阱和纠纷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加项价格易生争议
有些装饰公司在前期与客户接触过程中,会通过较低的价格吸引消费者,而多数消费者对家装工艺不是很了解,仅单纯以公司报价来评价装修公司的价格水平,却忽视了核查整体设计和装修项目。消费者一旦选择这些公司,施工过程中将会产生各种形式的增项,最终的装修费用可能会高于同类公司。
常见的情况还有:装饰公司对于一项工艺仅报人工价格,而不包含材料费用,事先也没说清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材料费用不管是自购还是委托公司购买,消费者都是要另外付费的;或者设计师在前期报价中,故意将一些必要的项目漏项,这样总价款自然就降下来,而施工中,消费者为实现其使用目的,就必须增项,当然也要增加费用;或者还有一些装饰公司报价中的施工内容仅包含部分施工工艺,要完整地实现工艺,就要增项。如刷漆,可能仅报给消费者漆和刷漆的价格,看似低于其他公司,可其中不包括刷漆前的墙面基层处理。另外在水、电路改造施工时,有意延长水、电路管道的长度等等。当施工进行到一定阶段后,有些变更、加项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这就超出了原先合同的规定,变更、加项后如何收费,是结算时最容易产生纠纷的地方。这笔收费需要双方细心结算。
概念混淆多算费用
家装工程有许多专业术语,一些家装公司就利用业主大多是外行,偷换概念,在结算的时候,多算费用。如一家装公司与消费者王先生签订的“家庭居室装饰装修工程合同”其中一项条款是:各种橱柜、低柜、吊柜等高度不足1米的家具均按延米计算,工程量少于1米的按1米计算,超过1米按延米据实计算。消费者大都会这样理解,即不足1米时按1米计算,超过一米就按实际长度算。但情况却不是这样,家装公司的所谓“延米”计算,是不管长度是多少,尾数不足1米时均按1米算。如,王先生的住宅装修结算时,家装公司是这样与他计算的:主卧大衣柜24.7米以25米计、电视柜4.24米以5米计……仅这个“延米”算法装修款就多了1000多元
1、日晚,比亚迪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营收净利双增:前三季度,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1050.23亿元,同比增长1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4亿元,同比增长1183%。其中,第三季度业绩可以用“耀眼”来形容——实现净利润151亿元,同比增长13666%。
2、月 29 日晚,比亚迪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据报告显示 1-9 月比亚迪营业收入 1050.23 亿元,同比增长 194%;归母净利润为 314 亿元,同比增长 1183%。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