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RIYA艾睿雅这款车我个人也都十分的喜欢,首先从计层面它并没有如大家口中所说的那样,传统合资品牌设计保守。它有足够多的独特性,全封闭式的盾形中网造型搭配流光飞羽式的LED前大灯,营造出作为一款新能源车该有的前卫感。
2、结论:考虑到通用和现代可以被列为最关注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资的传统制造商之一,这种对于纯电动车研发的重视最终反馈到产品竞争力上也就不足为奇。当然,不仅是通用和现代,越来越多的合资汽车厂也开始增加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投资,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这一市场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
3、最近上市的起亚EV5,198万起的售价也很有诚意,新车定位为紧凑型纯电SUV,空间不小,动力不弱,所以也是一款值得考虑的纯电车型,说不定终端售价还有优惠。
4、第一款推荐的车型是东风悦达起亚 K3 EV,这款车是根据燃油版K3打造而来的,作为东风悦达起亚旗下首款纯电动轿车,该车在配置和续航方面都达到了同级别领先水平,在这个买车“看脸”的时代,起亚K3 EV外观也能从新能源消费群体中吸引到大量“颜值党”。
5、比亚迪汉EV上市至今一直保持着不错的市场表现,成为比亚迪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标志性车型。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比亚迪汉EV以亮眼的产品力成为特斯拉Model 3强劲竞争对手,更有“国产电动车标杆”的头衔。如果有30万的预算,笔者推荐购买补贴后售价为2.95万元的顶配车型——四驱高性能旗舰型。
6、前几日,长续航国产Model 3正式开启预订;凭借着668km的NEDC续航里程以及不足34万元的起售价,新车吸引到众多消费者的关注。与此同时,伴随着“电气化”程度的加深,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而纵观整个国内新能源市场,20万以内则比较符合大多数消费者的购车心理预期。
1、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被种种负面消息所笼罩,在市场表现和舆论声量上都大不如前的合资车企更是被一再唱衰,“合资车企要完了”、“日系大败局”等言论,不绝于耳。 今年上半年,中国品牌市场份额达51%,主流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整体呈现萎缩态势。
2、如果放在四五年以前,其实都很难想象中国市场的新车和新技术会由中国品牌主导。 现在合资品牌还在燃油车上止步不前,中国品牌却在新能源上一路狂飙,不论是品牌还是技术都有了质的进步,甚至已经有能力挑战传统的豪华品牌。 此前便有美国学者分析称:一旦中国开始大规模生产什么东西,往往能做到“物廉价美”。
3、曾经的“廉价车”,如今变成了“白月光”,很多人高攀不起了。至于方程豹品牌,目前只有豹5一款车型,售价298-328万元,走的也是高端路线。现在来看,无论是在产品纵深方面,还是在产品类别方面,亦或是在产品数量方面,比亚迪都做到了遥遥领先。当然,在销量方面,比亚迪同样遥遥领先。
4、一般来说能来到中国和国内企业合资生产汽车的品牌都不会是小品牌,都是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许多年,有些很多经验积累和成熟车型的厂家。这些厂家基本上经历了汽车技术的多次变革,手中掌握着海量的汽车相关数据和技术资料,不管是车身、底盘、发动机、变速箱,都有自己潜心研究的成果。
5、既然内燃机技术已经达到瓶颈,那就换个方向嘛;也许大家都知道两弹一星的元勋钱学森先生,钱先生是国内最早提出汽车电动化的学者,也受到了重视。
大众汽车作为老牌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颇具实力。目前已知的大众新能源汽车包括:新款帕萨特插电混动、辉昂GTE、途观新能源、朗逸PLUS纯电动、高尔夫和途锐GTE等。其中,朗逸纯电动作为对标日产轩逸纯电动的车型,计划于2018年第四季度发布,2019年春季正式上市。
大众ID.7称得上是本届上海车展上最受关注的一款合资新能源车型,也被不少人视作是帕萨特车型的电动继任者。外观上,从已公布的照片来看,大众ID.7将采用大众ID家族式设计,既保持了中型车的沉稳大气,还具有电动车的前卫时尚感,而且整车风阻系数低至0.228Cd。
如今,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被自主品牌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不过不少合资品牌也推出了很多有性价比的新能源车,比如大众的ID.系列,别克E丰田bZ3等,并且这些车市场终端也有着不错的优惠,最近有买车的可以考虑。
1、日晚,比亚迪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营收净利双增:前三季度,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1050.23亿元,同比增长1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4亿元,同比增长1183%。其中,第三季度业绩可以用“耀眼”来形容——实现净利润151亿元,同比增长13666%。
2、月 29 日晚,比亚迪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据报告显示 1-9 月比亚迪营业收入 1050.23 亿元,同比增长 194%;归母净利润为 314 亿元,同比增长 1183%。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