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在家装过程中,在家装公司、市场、工地之间跑断了腿,还是被搞得团团转,最后,看到表面差不多了,也就在验收单上签字了事。碰到一个负责任的家装公司还算幸运,如果遇到不太讲信用的公司,麻烦就大了。消费者在鉴别家装好坏时,是从家装风格、设计造型、色彩等表面现象来判断的,而对于核心问题却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从家装公司自身来说,一些公司抓住法律法规上的一些漏洞,及消费者对于专业家装知识了解不够全面的弱点,在一些核心环节上大打“迷踪拳”,可以说,整个行业离真正意义上的“透明”还有一定的距离。虽然国家在这几年颁布了不少标准及规范,但由于宣传不到位,加上在行使过程中执行不到位,社会及行业监督力度不够等众多的原因,使许多消费者对这些内容还是一头雾水。以下是一些家装公司对消费者经常使用的“不透明”手法:
一、报价中的“不透明”
手法一:笼统报价。经常遇到的就是一居室几万元、二居室几万元,一点儿依据都没有,消费者一旦上套,麻烦事不断。
手法二:报价说明过于简单和含糊不清。比如在墙面处理报价项目中,只说每平方米多少钱,但选用材料、工艺做法都不说清楚。
手法三:打折送礼、成本价为由,用较低的价格迷惑并吸引用户签单,然后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消费者追加工程款。
手法四:预算时有意将一些项目略去。例如卫生间防水、墙壁基底处理等项目就常常在装饰公司“省略”之列。
手法五:分解价格报价。比如在对一樘门的报价上,正常方式是应按每樘多少钱进行报价,但一些公司往往把一樘门分成门扇、门套、五金件等分别列项,更有甚者把安装和油漆的人工费也作为一项,让消费者重复交钱。
二、材料上的“不透明”
手法一:以次充好。在乳胶漆、瓷砖、板材线条等大宗主材上,采取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等办法,来牟取不义之财。
手法二:偷梁换柱。将优质装饰材料,用假冒伪劣产品替换下来,然后偷卖或转移到别的工地使用。尤其是那些用于“隐蔽工程”的材料,如大芯板,涂料等最容易出现这种问题。
手法三:基础装修部分的辅材极易造假。由于这部分材料相对比较专业,业主往往忽视,譬如防水涂料的选择、在辅设地砖过程中所用水泥的标号、涂料的配比等。
三、施工工艺的“不透明”
施工工艺虽是一个很量化的标准,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业主对于量化的监控是非常难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无论是清油,还是混油的做法,对于墙面刷涂料,少几遍腻子和少几遍涂料等,表面上几乎看不出缺陷,但却直接影响到今后的使用寿命。
四、隐蔽工程的“不透明”
这是消费者最不易监控且家装公司最易使用的欺骗手段。举几个最常见的例子,在吊顶工程中对于木龙骨的处理上,由于是隐蔽工程,消费者根本看不到,于是就出现了龙骨所用木料差、龙骨间距太长太宽等许多问题;再如在防水一项中,防水涂料选择不合格、不进行24小时闭水实验、防水面积不够等问题,都对整个家装工程质量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五、工程量计算的“不透明”
这种不透明行为主要就是要多算施工面积,增加工程的造价。如墙面面积按照地面面积的3.5倍计算的方法,就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一种计算方法,受损失的肯定是消费者;另外,按过去的惯例,门窗面积按50%计入涂刷面积,其实目前很多家庭都包门窗,门窗周边就不用再涂刷了,但有些装饰公司仍按照50%,甚至按100%计入墙壁涂刷面积。
1、日晚,比亚迪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营收净利双增:前三季度,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1050.23亿元,同比增长1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4亿元,同比增长1183%。其中,第三季度业绩可以用“耀眼”来形容——实现净利润151亿元,同比增长13666%。
2、月 29 日晚,比亚迪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据报告显示 1-9 月比亚迪营业收入 1050.23 亿元,同比增长 194%;归母净利润为 314 亿元,同比增长 1183%。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