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乱象:行业标准亟待修订,强制保障质量安全
水乃生命之源,安全的水源是保障生命健康的根本。水中铅的析出量过量,不仅会损害神经、造血、生殖系统,对儿童的危险更加不容忽视。据悉,面对危害如此严重的“铅超标“,早在2011年,上海市消保委就对流通领域的水龙头进行过检测,23件样品中有5件检测不合格,铅实测值为0.054mg/L-0.141mg/L,分别超标10-20余倍不等。如今,十余年过去了,”铅超标“事件再次被推上舆论浪潮。行业标准的不统一,让不少厂商为追逐利益而钻了空子,就是其原因之一。
据温州装修网了解,目前明确规定水龙头铅含量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等单位出台的行业标准JC/ T1043-2007《水嘴铅析出限量》中规定,浸泡水铅值不高于0.011mg/L。二是国家推荐性标准GB/T17219-1998《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其规定浸泡水铅值不高于0.005mg/L。另外在国家强制执行的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对铅含量的标准并没有新的规定,只是说明应符合GB/T17219的要求,并且此项强制性标准一直迟迟未正式实施。
相较看来,国家标准针对行业标准对铅含量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却只是“推荐性标准“,并没有强制性,这让大量厂家出于成本考虑在制作过程中放松质检流程,简化生产工艺,导致产品含铅量严重。为此,强制性的国标应该早日修订并且推迟施行,同时监管部门还应加大抽检强度,强化厂家对水龙头的安全意识。
生产乱象:小作坊式生产普遍存在,企业责任亟待加强
目前我国卫浴市场的发展现状仍然是国外品牌持续垄断高端市场,并开始进入二、三线城市。国内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民族企业的发展压力也逐渐增大。国内除了少数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企业能在中高端市场“奋斗厮杀“之外,大部分企业纷纷下沉渠道,将发展的势头伸向了三四线甚至是县镇、农村。市场环境的转变,导致部分企业产品战略的调整,针对相对购买力薄弱的特有市场相继推出价格优惠的低端产品,在极大的价格诱惑面前,产品的安全质量则难免没有保障,令人担忧。
另外,水龙头只是属于卫浴产品的五金配件,生产过程极为简单,导致大量的作坊式家庭生产应运而生。在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中曝光的“铅超标“事件中,被称为”中国五金洁具之乡“的温州市龙湾区,就聚集了大大小小的作坊式水暖商户上百家,大大小小的水龙头产品令人眼花缭乱。这些产品的外观和实质材质区别并不大,唯一不同的就是在价格上的区别,如果采购量足够大,价格可以压得更低。作坊式生产的普遍存在,由于其生产技术、产品工艺、操作流程、生产人员等都存在不小的隐患,并且大多数的小作坊都对行业标准选择视而不见,导致最后出现在世面上的水龙头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很多都只是徒有其表,核心安全问题根本没有保障。
针对卫浴企业,健康环保成为将来行业发展不可扭转的趋势。为避免被市场淘汰,企业在产品塑造上更应从细节抓起,加深工艺做到精益求精,以免因小失大,“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消费乱象:盲目追求国外品牌 “无铅“产品没法无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消费圈中 “只要是进口的就是好的“的现象开始肆意蔓延,”洋货“的流行导致大量消费者盲目追求国外大品牌。”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背后,究其原因除了国外品牌开始不断蚕食国内市场,大肆产品宣传,以及质量在某种程度上的更可靠的保障以外,国内媒体频频曝光的”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等问题也让不少消费者对国产品牌失去信心。
1、日晚,比亚迪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营收净利双增:前三季度,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1050.23亿元,同比增长1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4亿元,同比增长1183%。其中,第三季度业绩可以用“耀眼”来形容——实现净利润151亿元,同比增长13666%。
2、月 29 日晚,比亚迪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据报告显示 1-9 月比亚迪营业收入 1050.23 亿元,同比增长 194%;归母净利润为 314 亿元,同比增长 1183%。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