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传统车企中,丰田依然是被投诉最多的品牌,4月份中,锐志、皇冠、凯美瑞均进入榜单前十,皇冠陆放和卡罗拉也有不少投诉。进入榜单的还有东风标致40星越L。比亚迪两款热销车海豚和元PLUS包揽了4月份汽车投诉榜单冠亚军,这两款车目前都是各自细分市场的绝对领跑者。
此外比亚迪新上市车型海豹投诉量也有207例,投诉排行榜排名第三。海豹被投诉的问题同样涉及了价格变动,同时,车身生锈、座椅故障和疑似涉及缺陷也有被投诉。新款海豹车型在配置方面更丰富,而在价格方面较老款车型也有很大优势。
榜单第三名则是来自法系合资品牌东风标致408,投诉内容多集中在,烧机油、简配,其中也有价格变动与宣传不符等情况。这里就要说明下,如今汽车行业价格战打得如火如荼,不少车企为了抢占市场而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消费者。但如果车企没有及时兑现或根本不兑现,势必会伤了用户的心。
第一名:比亚迪比亚迪以92895的投诉指数位居第一名。主要的典型故障包括厂家降价和车身生锈问题。受“价格战”的影响,比亚迪推出了限时降价,这导致了一些车主的投诉。此外,2022款比亚迪海豹车身生锈问题也引起了投诉。第二名:一汽丰田一汽丰田以7445的投诉指数位居第二名。
相比之下,紧凑型车和SUV的投诉量环比出现回落,SUV投诉量较4月下降12%。具体情况是,SUV的5月投诉量为3868宗,紧凑型车2345宗、中型车3799宗、小型车370宗、中大型车2287宗、微型车153宗、MPV为141宗、大型车19宗。
自主车企中,长安“三杰”和比亚迪“独侠”的强势崛起,成为拉动自主车企投诉指数走高的主要动力。 从车系来看,华系车仍然是被投诉最多的车系。长安汽车和比亚迪是被投诉最多的华系品牌,长安汽车UNI系列、CS系列两大热销系列集体沦陷,比亚迪元PLUS、海豚、海豹等热销车型因价格调整纷纷上榜。
“南北丰田”依然霸榜,投诉指数远超其他车企。集中投诉不减的华晨宝马排名第三。值得一提的是,本月入围TOP10的车企投诉指数环比都大幅上涨了近一倍。本月,车机故障成为众矢之的,交付问题同样遭到了集中投诉。
第九名是一丰的销量主力RAV4,投诉量还好,只有30起。被投诉最多的是吃胎偏磨问题,参考之前本田在这上面也被大量投诉,后面不了了之,估计RAV4也没什么反应的了。另外不少车主投诉里面还有各种异响问题。
月,2020款、2021款和2022款车型的投诉量突破千宗,其中,2022款车型的投诉量时隔5个月重返3000宗,环比上涨53%。2021款车型排名第二位,投诉量持续高企,大幅领先于其余各年款车型。2023款车型投诉量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较1月上涨69%,投诉增量来自于部分自主品牌车型。
第四名:缤瑞投诉指数62 典型故障:车机系统无法升级 汽车质量投诉点评:缤瑞紧随其后,位居榜单第四,环比上月投诉指数暴涨2027%。相比星瑞,同属吉利的缤瑞投诉问题多为车机系统无法升级,占比总投诉指数的466%。
汽车质量投诉点评:2023年,长安汽车凭借2168的投诉指数来到了自主车企车身电气投诉榜单的第二名。从投诉的反馈来看,不少车主都对车辆的车机系统感到不满。长安UNI-K、长安UNI-T两款车型的车机问题最为凸显,涉及的投诉涵盖了导航出错、OTA不升级、车机卡顿等多方面。
1、汽车质量投诉点评:比亚迪汽车在2023年的车身电气投诉指数达59505,成为榜单的第一名。从投诉反馈来看,车身生锈、发动机自启成为两个焦点。据了解,车身生锈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海豹上,车主们称车内的多个零部件都存在生锈的情况,与之同时发生的还有车身异响、座椅塌陷、大灯流泪、无线充电不灵敏等问题。
2、其中,比亚迪多款热销车因降价问题和质量问题集体遭遇集中投诉,长安哈弗系列、炮则陷入了车身漆面起泡开裂的泥潭。日系车本月排名第二,丰田仍然是被投诉最多的日系车,仪表台开裂和车机无法升级是两大槽点。德系车排名第三,奥迪备用钥匙未交付和宝马车机减配都是车主吐槽的重点。
3、可以去消费者协会、工商局与车质网等部门进行登记投诉反馈,对厂家有一定约束力的。
4、本月,艾瑞泽8的变速箱机电单元故障和门窗漏风都遭到了车主的集中投诉,部分车主还对艾瑞泽8同款不同配置问题进行了吐槽。作为奇瑞的一款战略新车,艾瑞泽8上至今还不到半年,便出现多项产品质量问题。这也奇瑞汽车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5、虽然有特斯拉垫底,但从官方的角度来看,排在末位的应该是路虎,这是路虎第三年排最后,表现稳定。
1、日晚,比亚迪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营收净利双增:前三季度,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1050.23亿元,同比增长1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4亿元,同比增长1183%。其中,第三季度业绩可以用“耀眼”来形容——实现净利润151亿元,同比增长13666%。
2、月 29 日晚,比亚迪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据报告显示 1-9 月比亚迪营业收入 1050.23 亿元,同比增长 194%;归母净利润为 314 亿元,同比增长 1183%。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