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最近的慕笑团核尼黑车展上,甚至有外媒用“欧洲车企懵了,中国车企凭什么能突入欧美市场?”这样的标题来报道这一现象。这一成功并非偶然,它是中国几代汽车行业从业者努力的结果,同时也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以上汽大通MAXUS为例,我们来探讨中国汽车品牌出海的故事。
2、这件事其实很好理解,欧洲是汽车的发源地,造车水平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如果能在壁垒极高的欧洲市场取得一定成绩,也就等于变向地证明了自家产品的实力。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几家目前势头正劲,以新能源汽车作矛,为中国汽车的未来开疆扩土的先锋车企。
3、这是因为在电气化、智能化浪潮的冲击下,全球绝大部分国家市场仍处于一个巨大的蓝海状态,走出去是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不但要走出去,而且要走上去,特别是中国车企在品牌层面尚未取得一个响当当的成绩单的欧美市场,更是成为新老势力交锋的前沿市场。
4、上汽集团:名爵eHS要在2020年进军欧洲 在海外市场,上汽集团的表现绝对能让你眼前一亮。数据显示,上汽集团2019年整车出口及海外销售新车达35万辆,同比增长26%,占中国车企海外总销量的33%,可以说是自主品牌在海外的一张名片。
5、教授认为,中国汽车出口最大的挑战就是进军欧洲市场。汽车本身就发源于欧洲,欧洲目前不仅有着以大众、奔驰、宝马为首的本土势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更是有着特斯拉这条能够压着本土车企抬不起头的“强龙”。
6、而现在欧洲汽车产业,可能正在因为欧盟的2035年禁售燃油车政策,将面临灭顶之灾。 这两年,中国汽车大举出口欧洲市场。由于中国电动车在产品力和性价比上有着代际上的优势,因此在中国生产并出口到欧洲的电动车正在夺取越来越多的当地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欧洲车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正在不断被削弱。
1、极星(Polestar),又一个有着欧洲血统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不过极星和主打平民化的品牌定位不同,前者定位为高端电动汽车品牌,旗下车型均有着不俗的性能表现。当然,极星的车型售价相对来说也并不便宜。
2、MG品牌是上汽集团出海的排头兵,如今MG已经进入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18个国家跻身单一品牌前十,连续3年保持中国单一品牌海外销量第一。MG EZS可以说是在欧洲市场卖的最好的中国新能源车型,在挪威这样的关键细分市场,MG EZS也能排到2020年纯电车型年度销量榜第7位。
3、MG4 EV,已经成为了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首款“海外月销破万”的全球车。
月8日下午,在中国汽车出海持续向好之际,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分论坛擦亮中国品牌与中国汽车海外狂飙顺利召开。
孙泽军分析认为,当前中国汽车出海表现出了五个特点,包括形势喜人、目标市场和增长动能有所区别、出口产品同质化逐渐改变、新能源海外销售比重增长超预期、目前是盈利状态。赵昱辉强调,中国汽车出海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上去”。中国新能源市场已连续8年保持冠军,2022年占比达到66%。
长安泰国销售、长安泰国零部件三家本地公司和本地化运营团队,泰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也已动工建设,以期通过“本地化”运营,快速融入泰国,实现从品牌建立,到研、产、供、销、服一体化的全体系出海,通过重新定义中国汽车品牌出海新标准,实现“产品出海”转向“品牌出海”,跃迁“中国汽车出海0时代”。
亿欧汽车曾在《2020中国自主车企出海价值研究报告》提到,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自主车企已具备一定的核心实力,需要在已有市场基础上,去探索如何成为国际顶级车企。而出海是中国自主车企向顶级国际车企迈进的一个必然之举。中国自主车企在全球市场中已开始掌握主动权。
近年来中国制造凭过硬的质量等有力支撑和部分优良的外部环境获得了海外拓展的机遇,同时制度体系和政策支持的加速完善,海外仓等物流体系的加速布局,以及跨境支付等出海工具的健全,也为中国制造出海业务提供了后盾,品牌出海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
尽管2016年至2018年自主车企出口汽车总量不大,但三年间规模增长显著,2018年的出口量较2015年增长57%。自主品牌纷纷将目光转向海外,竞相开发全球处女地。
1、日晚,比亚迪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营收净利双增:前三季度,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1050.23亿元,同比增长1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4亿元,同比增长1183%。其中,第三季度业绩可以用“耀眼”来形容——实现净利润151亿元,同比增长13666%。
2、月 29 日晚,比亚迪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据报告显示 1-9 月比亚迪营业收入 1050.23 亿元,同比增长 194%;归母净利润为 314 亿元,同比增长 1183%。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