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推荐:
 首页 / 装修行业 / 正文
“明码标价”家居建材市场何时才能拥有

Time:2024年05月30日 Read: 评论:0 作者:cile123

标价并非售价

消费者宋小姐的新家要装修,近日她去徐州一家大型建材卖场挑选木门。宋小姐看中了一款标价5680元的门,还没还价,销售人员就直接表示可以打7折。这让宋小姐有些不解,既然可以打折,那为什么木门的价格不直接标成折扣后的价格呢?

为什么标价一定要比实价高一些?商家表示,毕竟建材类市场不同于超市、药店,绝大多数消费者已经养成了讨价还价的习惯,在价格上做些让步,反而有“让利促销的感觉”,买卖双方皆大欢喜,不是更好吗?

这种比标价要低的售卖方式已经是专业市场的“行规”。 有业内人士“诉苦”说,把价格标得虚高,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了。在此环境下,商家即使标实价,消费者还是要还价,不让消费者还价,往往就会失去顾客。

正在装修的张先生认为,“这么明显的让利打折,实在让人觉得不可靠,要不就是价格高得离谱,要么就是打折打得让人怀疑质量不过关,有种上当的感觉”。

永远不知道最低价

家住幸福家园小区的黄女士近日装修买瓷砖,在某品牌瓷砖店做优惠活动时讨价还价,终以15元/片的价格成交。巧合的是,楼下的住户耿先生和她买的是同一品牌的同一款瓷砖,一询问,耿先生买的价格居然是17.5元/片,大呼上当。黄女士也并不开心:“会不会还有人比我买得更便宜?”

一品牌卫浴店,对不还价的消费者,口口声声说能打7折;对还价的,则打6折;还不满意的,可以打5.5折;如果说是朋友介绍,那就可以打5折。也就是说,同一款马桶,标价为3000元的话,对不同的消费者,价格可以相差600元。许多瓷砖专卖店也都标着虚高的价格,等着消费者还价。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样既可以赚得利润,消费者还以为得了便宜。“当你还价还到商家说绝对不能卖了时,商家还是有一定利润空间的。”

前不久刚装修过房子的彭先生说,他在一家大型家具城内,看中一款标价14800多元的床。与店家砍价后,价格降到了9000多元,当时店家还推销说,如果与其他东西搭售,床的价格还可以再便宜。“价格标签什么都说明不了,虽然价标在那儿,但你永远不知道最低价在哪儿。”彭先生说,像自己是存个心眼,觉得现在到这些地方买东西,没有一家不需要讨价还价的,要是不杀价,心里总有点担心,可如果遇到实心眼的,看到有正规标签,以为是经过认定的实价,连价都不砍,岂不是更吃亏?

“明码实价”不能“强制”

小编在徐州的建材市场上进行了了解,发现多数品牌还是按照规定“明码标价”的,可是,这明明白白标示的价格在市场的作用却是大打折扣。很少有商家真正按照标示的价格来销售,除了一些专门为了吸引顾客数量有限的特价商品。

针对这个问题,相关部门对此解释说,“明码标价”确实不等于“明码实价”,不过,明码标价并不是说商家想卖多少就标多少,而是对商品的最高零售价格进行了限制和约束。推广商品明码标价,目的首先在于杜绝商家因顾客而异、随口开价、漫天要价等价格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根据价格标签上的价格货比三家,与经营者协商后,达成最合理的成交价格。

至于专业市场进一步做到如超市一样“明码实价”的程度,按照当前《价格法》的要求,商家只要做到“明码标价”就已经合法,至于“明码实价”的要求,相关部门目前只能尽量“动员”商家执行,而不能“强制”。

在消费者中还存在这样的心理:在市场中看家具的市民李先生说,“谁知道商家是不是明码标价,在有打折和没有打折的这两种情况出现的时候,我还是会选择有优惠的店家。只有整个市场都开始明码标价了,消费者才能相信,在购买时才能更放心吧。”

小编手记

标价不是售价,经过多番讨价还价后,还永远不知道最低价。消费者雾里看花,商家旁观冷笑。似乎可以把一切无奈的既定事实都归结为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只是不知道这个市场何时才能够成熟完善。我们在无奈中一直追问,在这个市场走向成熟与完善的步伐中,职能部门做了什么,商家做了什么,消费者又做了什么?

“明码标价”家居建材市场何时才能拥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标签: 标价  明码  价格 
排行榜
关于我们
Z-BlogPHP,既是博客程序,也是CMS建站系统。已走过十余年风雨的她们,有着强大的可定制性、丰富的插件接口和独立的主题模板,致力于给国内用户提供优秀的博客写作体验。期待她们能成为您写博客的第一选择。
扫码关注
沪ICP备2024063250号-16